来源:ob体育app官网下载 发布时间:2025-09-30 07:15:35
9月17日,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会议;9月18日,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、破解创新链产业链“相望难相见”座谈会;9月24日,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增效、焕新升级座谈会——安徽濉溪用7天时间召开了三场会议。
三场会议主题不同,看似独立,实则环环相扣,主线高度一致——创新。透过三场会议,濉溪的创新之答清晰呈现:不是空洞口号,而是具体行动;不是另起炉灶,而是传统升级;不是单点突破,而是系统推进。
一直以来,濉溪县坚持“工业立县、产业强县”发展的策略。这里铝基新材料、高端装备制造、化工等产业集链成群,高端铝基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。但,传统产业也曾让濉溪陷入“路径依赖”。
“决不能将传统产业简单等同于‘落后产业’‘低端产业’,盲目追‘新’逐‘热’。”9月24日的会议讲话中,淮北市委常委、濉溪县委书记黄韡直言不讳。
这句话背后是实事求是的态度:传统产业是濉溪的“基本盘、老家底”,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、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、创造税收的重要来源。但承认传统产业的重要性不等于固守传统,濉溪的选择是:用新思维重塑老底版。
中基电池箔是濉溪本土企业,原本生产普通电池箔。近年来,该企业持续攻关高性能电池箔技术,如今已成为国内众多头部电池生产企业的重要供应商。今年,该企业三期项目正在加快建设。这是濉溪传统产业“老树发新芽”的典型案例。
“传统产业改造升级,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。”黄韡在讲话中多次强调这一观点。
他认为,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顺应形势变化、拓展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空间的战略选择。当前,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,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使“无人工厂”成为可能,工业互联网实现全流程数据协同,数字孪生技术让生产和运维效率大幅提升。
为此,濉溪聚焦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、集群化发展,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。今年以来,全县实施技改项目62个,完成投资17.7亿元。其中,力普拉斯获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数字化典型示范项目,英科医疗、口子获批先进级智能工厂。
这也标志着濉溪传统产业不仅实现了技术层面的迭代升级,更在发展模式上完成了向质量效益型的深刻转变,为区域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了坚实而持久的新动能。
思想破冰后,更需要行动破题。但创新不是纸上谈兵,而是需要具体路径和有效方法。
9月18日的“创新之问”座谈会上,黄韡提出要厚植沃土培育创新“种子”,让创新主体枝繁叶茂。这其中,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是关键一环。
濉溪实施高新技术企业、科技型中小企业“双倍增”行动,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,探索“科学技术创新券”等方式,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。目标很明确:今年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。
企业创新离不开人才支撑。濉溪的做法也颇具创意,发挥好南京、杭州创新飞地作用,加快上海飞地建设,探索“院士工作站+离岸科创中心”模式。这种“飞地”模式让内陆县城也能享受到沿海地区的创新资源。
安徽铝基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是濉溪产业创新的重要平台。该研究院联合淮北师范大学,组建铝基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,共同攻关再生铝、高端复合材料等关键技术。这种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的模式,让创新链紧扣产业链,让前沿科学技术研发“沿途下蛋”“就地孵化”。
成果转化是创新过程中的难点和堵点,濉溪则常态化开展“企业高校行”“高校濉溪行”等活动,加快建设科技成果中试和产业化基地,探索设立科创转化子基金。这些举措旨在促进更多技术成果在濉溪落地转化。
值得一提的是,濉溪还设立了县级天使基金,制定《濉溪县天使投资基金管理办法》,用好“投早投小投科技”天使基金群。这种金融创新为科学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,推动科技成果从“书架”走上“货架”,从“生产线”走向“大市场”。
创新不是孤立的行动,而是系统的工程。濉溪的创新之答注重系统推进,让新动能赋能高质量发展。
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濉溪的系统工程之一。在9月17日的专题会议中 ,黄韡详细阐述了濉溪融入长三角的路径和方法。
交通互联是基础。S410、徐淮阜高速等干线相继通车,淮北高铁西站加快建设,让濉溪与长三角主要地区形成2.5小时交通圈。孙疃码头建成投运,萧濉新河航道整治稳步推进,全县港口货物年吞吐量达1500万吨。这些基础设施的提升为创新要素流动提供了便利。
产业协同是关键。濉溪积极推动与苏州市台办、台商协会和昆山市政府对接,探索建立铝加工产业合作园区;与浙江玉环市就承接铜制品、阀门等产业洽谈合作;联合徐州市邳州工信部门举办“濉邳产业合作会”“企业家沙龙”等活动。2021年以来累计招引长三角地区企业落户园区25家,总投资74.36亿元。
创新共建是核心。濉溪支持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与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、中国矿业大学等共建联合实验室,鼓励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。其中,依托国家小麦区域实验站,联合多方力量共建种业创新联盟,实现研发成果共享。这种开放式创新格局让濉溪能够借助长三角“最强大脑”培育新质生产力。
民生共享是目标。濉溪与上海、徐州多家顶尖医院建立专科联盟和名医工作室,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。政务服务“跨省通办”、市场监管“轻微免罚”等举措落地,让一体化成果更多惠及企业和群众。
濉溪医改创新案例荣获第四届长三角卫生健康治理最佳实践优秀奖。濉溪县卫生健康委员会供图
当然,系统推进还需要机制保障。濉溪完善党委统一领导、政府负责落实、企业发挥主体作用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,健全用好“链长制”等专项协调机制。这种工作机制能够有效解决跨领域、跨区域、跨部门重大问题。
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也是系统推进的重要一环。在9月25日的县委全会上,黄韡强调锚定“保十争百”目标任务,要激发敢拼敢干的队伍活力。濉溪严格落实“三个区分开来”,对符合中央改革方向、不违反法律和法规、不谋个人私利的探索性失误,该容的坚决容、该帮的主动帮、该澄清的及时澄清。这种容错纠错机制让干部卸下“怕犯错”的包袱,吃上“敢干事”的定心丸。
一来二往,从思想破冰到行动破题,再到系统推进,濉溪的创新之答形成了一个完整闭环。这个闭环不是封闭的,而是开放的;不是僵化的,而是动态的;不是单一的,而是多元的。
这或许是濉溪回答“创新之问”的最大特色:立足实际、面向未来,尊重规律、敢于突破,既要有创新的勇气,也要有坚守的定力。在传统与创新之间,濉溪正在走出一条属于自身个人的道路。